北京2025年8月29日 美通社 -- 8月28日,北京亦庄创新发布消息,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(简称北京经开区,又称北京亦庄)正式推出全市首创的“合规服务一件事”创新机制。该机制通过“有需必达、风险预警、合规护航、智能升级”四大核心路径,系统集成合规服务资源,构建企业全生命周期合规促进体系,率先实现从“被动监管”向“主动服务”模式转型。
北京经开区综合执法局局长李宁介绍,“合规服务一件事”机制聚焦企业合规痛点,整合行政执法、信用管理、审批服务等多维度资源,形成了“诉求响应-预防提醒合规指导智慧监管”的全链条服务模式。该机制将为企业发展筑牢“安全屏障”,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。
改革赋能执法升级,构建“有需必达”服务新生态
充分发挥经开区“一支队伍管执法”体制机制优势,全面深化综合执法体制改革2.0版本,深度释放“块状执法”集成优势,以属地队长金牌执法官为抓手,构建权责清晰、迅速响应的服务体系。针对区内10万余家企业主体,坚持“需求导向、服务前置”原则,承诺“企业有需求,执法局必达”,提供覆盖全流程、全领域专业指导,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。综合执法局对外开通专属合规服务热线67881491,该热线实行365天24小时全天候值守,企业来电1小时内必有响应,确保企业诉求“接诉即办、未诉先办”,打通服务企业“最后一公里”,打造法治化、便利化营商环境。
风险雷达预警体系,推动企业风险事前消隐
李宁表示,北京经开区以精准识别、超前预判为核心目标,构建事前多维度风险雷达预警体系。一方面,建立长效机制,在局内组建全领域非现场专项小组,整合各类非现场监管数据穿透分析、一体化检查任务统筹调度、跨部门信息协同共享等多元手段,建立“监测数据、研判风险、触发预警”的闭环机制,力争先于传统手段、优于常规流程、高于预期成效,发现企业潜在问题与隐性风险;另一方面,依托该预警体系打造“政企协同防控”模式,主动为企业提供全领域风险隐患诊断服务,通过定制化风险清单、靶向性防控建议,实现对企业经营全领域、业务全流程的预防性监管,推动风险隐患从“事后处置”向“事前消除”转变,达成一体化消隐目标,从根源上筑牢企业合规经营防线。
党建引领服务矩阵,构建合规护航新模式
依托历年行政处罚数据与典型案例,北京经开区深度梳理执法职权中的“红线底线”,聚焦企业在生产经营中的合规薄弱环节,精准提炼了100余项高频合规风险点,编制形成包含“合规事项清单+场景化案例”的合规服务包。经“精准化、可视化”升级,成为企业排查风险、定位短板的“实操手册”,助力问题消隐。
以党建为引领,构建服务型执法体系,抽调局内全能执法官组建“合规促进服务团”,联合亦企服务港,创立“机制驻港、人员入港”服务机制。截至目前,已为98家重点企业提供“一对一”定制服务,逐一梳理出400余个风险点,精准对接企业需求。针对新质生产力、拟上市企业等重点对象及行业,创新推出“全生命周期一对一官方陪跑”服务模式,提供从入区到运营的全生命周期合规服务。通过主动对接企业实际需求,一次上门、全身体检,助力企业“治未病”。同时加大对企业合规人才培养力度,为重点企业培养合规师,帮助企业建立健全合规管理体系,从根本上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处罚,切实为企业减负松绑,激发市场主体活力。
“让监管更有温度、服务更贴需求。”李宁表示,该模式推动监管从“被动”转向“主动”,为全市“监管与服务协同”提供实践样本。
智能合规赋能模式,打造“AI+合规”科技新范式
李宁透露,为提升合规服务精准度与高效率,北京经开区正积极开发“合规AI数智人”智能模型,整合企业生产经营数据、历史监管记录及行业合规标准,构建多维度合规评估体系。该模型可实现对企业合规状况的动态监测、精准画像与风险预警,实时为企业推送智能化合规诊断报告与改进建议,推动监管方式从“人工排查”向“智能预警”转变既减轻企业迎检负担,又提升综合监管质效,成为科技赋能企业合规建设的“智慧引擎”。
例如,在生态领域,经开区自主研发全市首个重点污染源AI智控助手,通过不断优化算法模型,提升异常识别精准度,最终实现98.7%的准确率。截至2025年上半年,该系统已精准发现违法线索199件,同步为企业提供改善建议238条,让“无事不扰、无处不在”的监管理念真正落地。
作为北京经开区深化“高效办成一件事”改革的关键实践,“合规服务一件事”正通过审批服务、监管执法与信用管理协同联动,探索智慧监管、无感监管等新型监管方式。李宁表示,下一步经开区将持续深化该机制,探索多部门协同的全链条合规服务模式,动态优化合规清单、迭代智能评估模型、拓展服务覆盖范围,推动企业从“被动合规”向“主动防控”转型,为全国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提供“亦庄样本”,为区域乃至全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。